《关妖精的瓶子》读书笔记
蛮有意思的
王瑶老师本科不愧是学物理的,前几篇文字里很有学生的味道。
小说很有“点子”,很“可爱”的点。
读来会让人会心一笑,不过相比何夕的小说少了一些触动,比刘慈欣的小说少了一些震撼。
整体像是轻小说,读来让人轻松愉悦的小说。
“稀饭科幻”名不虚传,有不少像是披着科幻外皮的言情小说,这我觉得没什么。
不是所有小说都需要承担很多东西,都要去揭示什么,
以前听过一句话“鲁迅很好,但不能人人都是鲁迅”,就像鲁迅的小说很有意义,但我们也需要有人来写童话。
有些小说能带给人快乐就很好了。
我读过的科幻小说很少,不知道哪些点子是原创,还是有所参考借鉴等。
- 卡门
- “文以载道”并不一定要是哲理吧,也可以是一种感受,一种情绪。
- 情绪感受可以成为意义本身
- 卡门就是这样,包含着浪漫、热情
- 黑猫
- 文笔很赞,但也有让我感到突兀的比喻
- 图坦卡蒙,小学时候对此还是非常好奇地,什么“图坦卡蒙的诅咒”,在《查理九世》,在动画片《奇幻龙宝》,在看过的一些猎奇的书……搞神秘悬疑的氛围,很适合
- 写作一定要“言之有物”吗?就像生活,一定要为了什么奋斗吗?单纯的感受、喜爱也很好啊。
- 断层
- 模仿其他人的文风写作,撑起一个“盛世”这一点很棒欸,缅怀过去,激励当下,而且是很有志向的想象
- “他们醒来了,会怎么说?”这份使命很沉重,沉重到让我觉得没有人有资格怪罪剩下四个人做没做好,毕竟,是“他们”抛弃了其他人。
- 遇见安娜
- 直播中的“对视”让我想到“一见钟情”,也让我想到《东京爱情故事》里的最后的相互回眸。
- 悸动的感谢描写得很不错
- 个人频道有点对当前个人直播的预见
- 汨罗江上
- 尝试去改变历史悲情人物的心境,虽不能真正改变历史,但似乎可以弥补一点历史的缺憾
- 关于屈原,我也有蛮多想说的,关于殉道,关于……
- 永夏之梦
- 时空穿梭常常能带来浪漫的色彩
- 我也很享受那种“玄妙”的感觉
- 喜欢这种结合中国文化的科幻,何夕的也是,诗句、神话,都很喜欢。炎帝、女娲、老子让我想到我看的玄幻小说,哈哈
- 可我总觉得这不能细想,线性的时空经不住一个环,那会是时空的岔路口,走不回以往的时空。
- “知道的越多,能改变的越少”,如同量子,观测前后……也许宿命论成立,也许一切早已被决定,但只要我们不知道未来,我们就有机会争取想要的未来。俄狄浦斯那样的命运悲剧之所以悲剧,在我看来和“先知”“语言”有很大关系,未来还是不知道的好。
- 这篇小说还让我想到何夕的《爱别离》,“终有一天人们会明白宇宙的法则也许并不是汇聚,而是分离”,那不仅是时间的距离,还有空间的。
- 勇敢者游戏
- 42是什么意思
- XJ是因为西交吗?
- 百鬼夜行街
- 设定很有意思,让我想到一部电影,一个被收养的机器人小男孩,想再看到他妈妈
- 热岛
- 这篇算科幻吗?
- flash小人代表什么?这是实时的对整个城市的监视吗?这个确实难以实现,算得上科幻的部分,但这真的是吗?
- 很喜欢这样的文章,能看到活生生的作家
- 杀死一个科幻作家
- 看到一半,看到他回到5点多,并且和另一个自己共存后,我便觉得可能是他自己杀死了自己,不过我以为是一个他误杀了另一个他,结果是他自己就了结了自己,勉强算是猜到了?前面多次写到时钟时,我便觉得他被杀时,一定会给到时钟画面,敲九下,简直跟我想得一模一样,哈哈
- 傍晚刚想了想俄狄浦斯式命运悲剧,晚上就看到了,真巧;
- 还是那个问题,时间穿越永远会有不合理的地方;而两个他共同出现,同时又不明不白消失一个,难以解释;能有两个他,为什么没有第三个他,我觉得桌子下该塞满人了,哈哈哈……
- 关于被刀误伤致死,让我想到以前看到的一个电视剧《不一样的美男子》,里面有个人获得了超能力,潜意识画出的画能预言未来,他的画中男主被刀刺伤,他们知道了后极力去避免,然后在争抢刀的时候误伤了男主,画面定格在画中的一幕。
- 还是想不明白,不过这确实有趣,就像量子;小说中的他看到9点的自己被杀,然后改变了刀的位置,最后……这个结果已经被他观察到了,不再能改变;而若是他没有看到过这个结果,他还有无限可能,可他看到了,这便确定了。而没有被观察的过程,则是拥有无限可能。
- 马卡
- 蛮有意思的,只有开头,不确定性代表着无限可能
- 看完一个开头就猜这是不是作者写过的很多开头,但是没有写下去
- 最后名为马卡的那本书让我想到前些年看的网文《诡秘之主》里的羽毛笔,能将写出的变作现实,又有些像《百年孤独》里最后的羊皮卷,一边描绘着现在,一边被飓风卷走
- 天上
- 关于对家乡的思念,作者对此的体会有多深呢?作者离开过西安很多年吗?
- 你无法抵达的时间
- 关于快慢,让我想到《龙族》里的言灵“刹那”和“时间零”
- 豁出性命来和你相遇,这很浪漫;也让我想到《武动乾坤》里的“我踏遍轮回,只为和你相遇”,也想到前面的《永夏之梦》,跳跃在时间线上,只为和你相遇……
- 也许是为了写小说使然,但我还是一向认为,喜欢就说出来,能有勇气豁出生命,却没有勇气告诉他,让我稍有一点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”的感觉
- 后记
- 很喜欢后记,因为我常常对作家有很大兴趣,这些随笔让我走进作家,也常常能从中找到很多激励自己的点
6.4下午很享受,坐在花园看小说,看到西安,北大,西交都像是彩蛋;抬头看到蒋院士走来,打个招呼;到教学楼等待,有机会和作者本人交流……
摘录
我的文章几乎全部被搜刮去为《科幻世界》填充版面了,每期上的文章少至一两篇,多至五六篇,囊括各个栏目各个版面各个篇幅各个年龄段的文章,全都是我一手炮制的。二十年中我的全部文章加起来大概抵得上1.5部《人间喜剧》,然而它们中间没有一个署过我的名字。我除了编造文章外,还编造了成百上千子虚乌有的写手和马甲,极力营造中国科幻欣欣向荣的繁茂景象。我不仅是全世界最疯狂的写手,还是史上最无耻的枪手,然而除了极少数人以外,几乎没人知道我的存在。
最初我竭尽全力模仿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作家风格,怀着缅怀和幻灭的心情,渴望从文字上复活他们所创造的那个时代。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走火入魔,敲了一篇文章署上潘海天的名字,然后惶恐不安地等待着被板砖砸死,不承想却等来一片风平浪静,大概熟悉潘海天文字风格的读者也差不多都倒下了吧。于是我逃过一劫,开始变本加厉,继续向我喜爱的作家发动进攻,将他们的坟墓掘地三尺翻出来晾晒倒卖。很快有青少年读者开始反映:柳文扬的笑话越来越冷了,刘慈欣的硬伤多得不能忍了,王晋康的爱情描写太少儿不宜太重口味了,何夕的主人公越来越不像“何夕”了……一堆一堆曾经辉煌的名字被玷污得一塌糊涂,但是他们却仍然追着边骂边看,像在追逐这一片荒芜的世界上渺茫的绿光,像一群身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人质一样紧紧团结在我周围,跟我一起编造这一巨大无比的谎言,假装他们都还没有离去。
在这一切随着时间磨砺失去最初的新鲜感后,当那些姓名最终随着病房里淡漠的尘埃消退得愈加苍白后,我决心放弃这一切,开始浇灌新人。我挑选出那些最喜爱的马甲,幻想他们的语言风格和写作习惯,把最对得起读者的作品放在他们的名下,甚至为他们编造履历,设计成长程,回答读者来信。无数个午夜时分,那些从来不曾存在的幽灵浮荡在我周围,附着在我的体内噼里啪啦地敲打键盘,编造出一个又一个诡异绚烂的科幻故事,来驱散漫漫长夜的寂寞。
直到很多年后,一个灰暗干燥、风沙肆虐的日子里,我从书摊上捡起一本最新的《科幻世界》,突然发现在我精心栽培的马甲们周围,出现了-簇又一簇真正的新鲜姓名。他们锐利的朝气弥漫在周围每一寸春寒料的空气里,刺破寂静。就在那一瞬间,一片执拗的枯叶从光秃秃的枝头飘落,飞扬翻滚着,最终碰触到水泥地面,发出一声哑暗的轻响。
潘海天曾经说过,一个时代的作家出现,就是为了彻底摧毁旧有的体系,在其上建立一个新纪元。当这座新的高塔建成之际,也就是这批作家的隐退之时。
终于,轮到我独自鞠躬谢幕了。
二十年后,在第二十一届断层会议上,全体与会代表终于一致决定:向公众揭开这个惊人的秘密,并把我所有的作品做成一本合集,署上我的名字交给我。那一刻,全世界科幻界为之震惊,无数人第一次将目光投向我苍白得几近透明的指尖上,从那里诞生了一个真正的神话,一个现实中的科幻故事。
然而最终,我却无力去翻开那本过于厚重的书。淡黄的纸页间密密麻麻,是吸取了我全部青春血液后凝成的黑色脉络,一片片干涸剥落,化为灰白。
“不要忘记,时间对你是开放的。在过去的每一个时代里,你都可以找到我,但从今以后,我却再也见不到你了。”
你曾经说过,我的时间太长,你的时间太短,所以你不能长久地在我身边。你怕有一天你死了,我还活着,永远地活下去,最终把你忘记,而忘记是比死亡还要可怕的事。你还说,你要继续在时间中跳跃,这样每一个时代你都能看到我,而我生命中的每一段岁月也总能看到你。
“既然你记不得,那么多半是未来的你,在过去某一时刻对我说过的。”
- 蛮有意思的话,但还是觉得经不住细想。
对你所说的迷茫感觉我也常有体会,其实,从来没有任何一篇小说是“恰如其分”地自然呈现在你笔下的,总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构思、推敲试验,才能达到那种所谓微妙的平衡状态,你可以试试看多写几稿,拿给你周围的朋友看,甚至先放一段时间,看点别的书,出去走走,丰富的经历有时候会意外地带给你灵感。
你大概是个心思细腻的人,对想不通的问题一想再想,其实有时候不妨试着放轻松一些。人生未必可以完美无瑕,又何况短短一个故事,重要的是把你的想法完整地写出来,拿给别人看,然后再确定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。你还年轻,不是吗?
不知你是否遇到了什么不顺利(这只是我的猜测)?故事的情绪变愈加哀婉了,悲易伤身,这种沉浸在哀婉中的文字,对于作者本人来说,少是有些害处的。
我现在很少看电脑了,或许不能及时关注你的小说,但仍希望你快乐、健康。毕竟,一个死去一千多年的人有什么值得伤感的呢?只有仍活着的人才是真正重要的。
我就总是沉浸在哀婉之中,确实会觉得浑身无力,但这也让我精神“舒适”;活着的人更重要不假,但死去一千多年的人也值得伤感。
或许您说得对,对一个已经成为历史的人物念念不忘,更多时候只是放任自己陷入低落的情绪而已,这也正是我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原因。
- 很多时候写作不就是这样,不断让自己去沉浸在一种感受之中,也只有沉浸其中,才能够真切地写。
若是我们重来一次后,秦也有机会重来一次呢?秦的后人呢?究竟谁看到的结果才算数?
- 这也是我对回到过去改变未来的吐槽:如今若是能有人回到过去,那将来更能有人回到过去,未来哪有定型。
第一次收到您的信时,我激动得彻夜未眠,时间,你的未来我的过去像一道江水的两岸,隔着浓重的晨雾遥遥相望。我努力写信,一封又一封,有时满心欢悦,有时沉郁迷茫,有时突如其来地泪流满面。
然而这一切对你、对我而言,又究竟有何意义呢?已经发生的能否被改变,我没有答案。在流淌的时光面前,我们每个人都如同那涉江的人,一次又一次踏入冰冷的波涛中,面对的却不再是同一道江水。
如此一来,还剩下什么呢?
大概只为了越过无尽波涛,远远瞥一眼岸上那个人的身影,
此时心中千言万语,无法再一一付诸笔端。
让我想到辰东小说中的“时间长河”,上下游分别代表过去和未来。将时光比作流淌的河水真是再恰当不过了。
想要成为一个好作者,最重要的就是一直写,不要停,哪怕每天只写一个字也好……
那晚有好几个人都是拎着行李直接出来的,最终也是我第一个拎着行李离开,一群人送我到路口,还指派夹子同学把我送到火车站。没想到,回到西安一出火车站,钱包就被摸走了,这是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二十多年来头一遭,仿佛当头一记棒喝,从科幻的乌托邦直接敲回现实来。
于是我坐下来写了《盗圣白玉汤》的开头,居然写得相当顺手……
哈哈,西安以前常在网上被骂的点,也坑到本地人头上了。
在这个故事里,我把我的梦,移植给了几百年后的另一个女孩。她生活在一个核战之后满目凋敝的世界里,那里的人们从不做梦。
我写她醒来之后号啕大哭,像狗一样痛苦地在地上打滚。
因为我的梦,是她一生中所见过的最美丽的东西。
走进座无虚席的电教报告厅,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脸,一颗心紧张得怦怦直跳。
更紧张的是看见那些活的嘉宾走进来,一个个在熟悉的名牌后面坐下。星河、凌晨、杨平、苏学军……
电教里暖气很差,握话筒的手一直忍不住哆嗦。然而,当我依次介绍那些作家的时候,心里却反反复复念着另一句话。
总有一天,我会和你们坐在一起的。
我也是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