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评《文城》
书评|《文城》
《文城》还是很有余华的特色的,以一种很朴实的语言,不怎么带情感、可以说是有些冷漠的语言,写着人的欢喜和更多的绝望。
我认为他的书很大一个特点就是,某个人物(即使是主角)可能会死的时候就真的很有可能会死,他不会为做出什么多的犹豫。
余华描写的绝望,不是歇斯底里的绝望,是那种会令人窒息的绝望,让人在挣扎中渐渐无力,是看不见出路的困境,看不见光亮的黑暗。
就如《文城》中的人物,最后几乎全部落得悲剧下场,但其实真正的大恶人是很少的。
拿小美来说,她的经历,充满了无奈。她被送作童养媳,是因为家里太穷。她拿出家里的钱接济弟弟,更是无奈:哥哥要娶亲,弟弟把钱弄丢了,这还能怎么办呢?他们还能怎么解决呢?那时不像现在,你一个穷人家,没有办法借到钱,也没有办法找回丢失的钱。
而当溪镇的百姓面对土匪,也是非常无力的。那时难以讲法律与治安,人们的生命难以得到保障,更遑论财产了。林祥福的死,顾同年被卖,和尚的死,等等,一切都很无奈。
那种绝望与现在的绝望是不同的,那时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途径与渠道,可以请求外界的帮助,那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,面对土匪,面对灾难等,大多数人真的无能为力。一个朴实的人想要好好活活下去是极其困难的。比如对于北洋军阀溃败的军队,顾益民为防止其烧杀抢掠,主动迎接他们,款待他们,才免遭一劫。
不过看到最后,我的心头还是有些暖意的。
我好像看到了余华的浪漫,看到了冰冷而残酷的一系列事故中的些许美:田二他们抬着林祥福和田大的棺材,到小美和阿强的墓碑旁歇息的时候,林祥福和小美仅仅左右相隔。林祥福生前久觅小美不得,死后却曾躺在小美墓旁。这其中似乎又显露出了他们的缘分,但这死后的重逢,是浪漫,还是残酷呢?
但换个角度想,林祥福在死后才和小美重逢,又岂不是一种最好的结局呢?
倘若在小美生前,林祥福寻到了她和阿强,那小美该如何抉择呢?她难道应该抛弃阿强吗?林祥福固然为小美付出了许多,阿强又何尝不是呢?不可能会有什么大团圆的结局的。
余华的安排,看起来有些残酷,但实际上,算不算是最好的安排呢?
可能书中小美最不应该的就是初次遇到林祥福时称和阿强是兄妹吧。
这本书中温暖之处还是有不少的:陈永良一家对林相符的善意,陈耀武从土匪手中换回林百家,和尚的母亲对陈耀武的照料,田大一家对林相符的忠诚……我觉得比《活着》多了一些温暖,但悲剧却不减。
不知道这么讲,算不算是对没看过书的人剧透。但我认为,这一类小说都是值得多读几遍的,看之前知道情节也无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