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影院看完《流浪地球2》,我的内心是十分震撼的,一度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电影,甚至我为了其中那算不上多么感动的情节而落泪。我感受到了一种浪漫,真正的,“星辰大海”的浪漫。整个人类的浪漫和理想。
我甚至一度觉得科幻这个题材比传统文学,那些局限在个人家长里短的小说要伟大得多。
但很快,我不这么觉得了。
我仍然觉得,文学的最高价值在于带给人力量,带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,带给人由内而外的力量,带给人潜移默化的力量。它让人不需要整天把某本书中的话放在口边,但书的思想已经浸润了他,让他在生活中活得更好。
流浪地球2这样的作品,让我感到了极大的震撼,甚至让我有好好学习物理的冲动,但是,即便在电影中,也依然有着人类之间的勾心斗角,不同政治群体的争论,以及可以说让一些人感到心寒的场面。
这样的场面一直都有,贯穿整个历史。
我承认科幻带给我那似乎高出了俗世的理想,但那里我们每个具体的人都太远太远,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人整日中被各种各样的烦恼困扰着,即使一时为电影所激励,却仍是难以忽略、忍受生活中的贫瘠。
我想要的文学,是能够帮助各种各样的人,无论他的生活现状有多么贫瘠,他都可以从文学中获得抵御的力量。

前几日看了《爱因斯坦谈人生》这本书,爱因斯坦,他的物理成就自不用我多说,但他认为,那些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贤圣们,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比他更大。
物理的进步、科技的进步、确实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条件更好,但未必能让我们更加幸福。
那些困扰着人类千百年的问题,那些源自人心的问题,始终难以得到解决。
那些令人对人性感到悲观,甚至是绝望的问题,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缓解。
背叛、冷漠,旁观者,局外人,独裁者。知乎、b站等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,环境越来越差,更令人对人均素质的变化感到担忧。为什么网络变成了这个样子,人的素质真的随着时代提高了吗?我对此感到难过。
我们见识过的心寒的事情还少吗?
我们在生活中感到厌烦、愤怒、伤感,大多数并不是源自于追求真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而单单是来自于人自身。
黑社会、低能的政府、人情社会,阶级固化,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的事,从来没有因为物质条件的丰富而离开我们,我也不认为那飞速发展的科技可以带给我们人类真正的文明吗?
人心之间的距离,会因为科技的发展更近,还是更远,我对此持悲观态度。
新媒体,如短视频的火爆、网络小说的充斥网络,更让文学难以走进每个人的心中,衣食足而知荣辱?
难。
二十年来,我一致认为自己是个多愁善感、同理心强的人,常常为他人的遭遇难过、悲伤,抑或是感动、愤怒,甚至有沮丧、绝望。
这个世界会好吗?
历史上已经有不少人问过这个问题了,我持悲观态度,但我希望为这个世界变好出一份自己的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