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作者
那些过往
前几天在高中校友群中看到个名为《鱼糕回忆录》的在线文档,最近这样的东西好像刷屏了,各个高中都有人弄,想必很多人看完后都和我一样被深深地触动了。看到文档中熟悉的名字、图片后,心中泛起一阵涟漪,那些对高中故友的静默的思念被唤醒了。我果然也还是个非常喜欢怀念过去的人。以前就常常听人说,到大学就会怀念高中,李学长也说过想回高中,当时我大概知道他们的心情,但却也只是知道,没有深刻的体会。正如诗中所言,“当时只道是寻常”。但当如今真正经历时,也是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。也挺奇怪,高中时想快进到大学,认为到大学就轻松了;大学时想回高中,觉得高中比现在要开心一些。大学没有非常迫切的压力,只有一些dl,虽说总体是挺卷的,但坦白说,正常学,上课认真听,作业及时做的话,大学压力确实是不大的,我们有很多的时间自己安排,可以卷,可以准备各种各样的竞赛,可以娱乐放松,可我并没有高中开心。高中最令人怀念的感觉就是:所有人都共同向着一个目标努力,每天坐在教室里,周围的人都和你一起奋斗,不会的可以问同学,累了也可以和身边的人聊天。但是,大学,虽然可能也有共同的目标,比如保研,但其实并没有一起奋斗的感觉。不再有班级常驻的教室 ...
漂泊
d7eadd0b02eee5183a694f4706bc480276f21298ce53156dc33e302e0b8c037ce3186eb425986355f610d3e04f4a002a270aa6198ecf79bb3d8beccb4ef5f0bdfd4252c6dbf833a5c0bae21f49752c45dfa37f2fc1fbf123533dafcdf4dedb4a6bd5d73ca3ef7ef82e3d261b55728ec9ae73edb8c2afde3fe6f9bad4b5baa7494dca1559b4d03c6ccc732985f664b4fb95315cec4ffddc9681b2e7fa62c88c1ed6f24f94106edfb149c1106afeecf59e504904a7d43cc431cf171a7836a67d009cdfde417a5026c2253ab1fe99e734033fd1f64aee7ce9756d3e653d7d365fae46f3063240df904f7c6d5a21d59508aae5f54fa633609216c ...
《月亮和六便士》与三观
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问题,“你看过最恶心的小说剧情是什么”,有人就回答《月亮和六便士》这本书,认为男主的行为非常恶心,三观有问题。
我不太认同他的看法。
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在哪里看到的,艺术不必被三观局限,尤其文学作品,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展现一些三观与你非常不和,与主流价值观非常不符合的人物。但是,作者写出这样的人物,并不是让你去学习他,而只是向你展现了这个人的生活,如果你将此当作反面素材,也未尝不可。你不能因书中人的三观与你不符,你就否定这本书。
当网上的人们喧嚷着以三观有问题来封禁某些作品时,我很难认为是他们的素质素养提高了。
回过来说说《月亮和六便士》这本书,看完时,我其实没太多感受,只是觉得男主有点离谱。但之后在生活中看到更多的人在理想与责任间挣扎,再回过头来看这剧情时,觉得有些感动。这感动不是来自于书本封面那宣传的话“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,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。”不是说在物欲横流的世界,只有斯特里克兰德看到了理想。
而是来自于他那抛妻弃子,背弃朋友,抛弃原有生活的一切,去追寻自己的理想的勇气。
我不是想要赞美这种行为,也不赞成这种行为,而是一个人能为了理想做到这个程度, ...
关于高考
明天就高考了,一年前的回忆又向我涌来。如今已经高考过的我们,平静地过着这段日子,或是焦虑地准备着期末考试,高考,我们并不在意。而去年今日,我认为高考是最重要的事情,好像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要有这个认识,当我向别人讲我明天就要高考时,别人都应该感到惊诧,这个孩子明天要做这么重要的事了。
一年前的今天上午,我在周围同学都忙碌地复习时,一个人背上书包,装上一点可以拿着看的复习资料,带上一副耳塞。溜出教室,走出校门,看着校门外等着我的爸妈。我要去医院看看咽喉。在临平三年,突然请病假离开学校,这是第一次,也只能是最后一次了。老爹开着车,我和老妈一起坐在后面。他们问我复习得怎么样,我也只能说还行,还行吧,说很好未免太过自信,说不怎么样又显得消极而令爸妈担心。我们去往比较近的医院——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。我们开过振兴西路、风荷路、沿山路、保健路。在路上,我看到了文化广场那边的新华书店,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一天生病、去医院、重新走过这条路,都是命中注定,都是被安排好了的。小学、初中时,我很少来临平,第一次自己和朋友一起来临平,就是去那家新华书店看书。那是我对临平最初的记忆。高考是高中的完结,也是我在临平生活的完 ...
关于钟芳蓉
想必各位朋友都还对这个名字有印象,一则新闻报道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考了省文科第四名,报考北大考古系,引发网友热议。然后相关的作文题目就是问我们怎么看。当时王樱让我们练习写议论文,写到了这个题目,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王老师说必须支持钟芳蓉,不能够反对她。虽说我们都知道高中的很多议论文写着“抒发己见”,却对内容有所倾向。但王樱如此直白地要求我们时,我还是很反感的,不是反对王老师,是反对这种考查形式。因为这类原因,我一直对高中议论文有点不满与抵触,议论文最重要的应当是论点与有力的论证。但考试却几乎常常限定了论点,甚至论证的逻辑严密与否也不那么重要,只要文采足够好即可。
好吧,以上其实都是闲扯。我想说的是钟芳蓉这个案例中,网友以及老师和我们产生的看法。我认为,人们在换位思考时,或者说是试图替别人做出决定时,往往只代入显性的条件与选择,或是只代入有利的因素,再以自己的价值观做出选择。拿钟芳蓉的例子举的话,很多“反对道德绑架”、有高尚情怀的网友和我们的老师,在看待钟芳蓉的选择时,可能只代入了钟芳蓉的选择、理想,将选择仅仅归于理想与金钱。而不那么重视金钱可能带来的问题(由于那些隐性条件)。可能是我以小人 ...
《月亮与六便士》与三观
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问题,“你看过最恶心的小说剧情是什么”,有人就回答《月亮和六便士》这本书,认为男主的行为非常恶心,三观有问题。我不太认同他的看法。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在哪里看到的,艺术不必被三观局限,尤其文学作品,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展现一些三观与你非常不和,与主流价值观非常不符合的人物。但是,作者写出这样的人物,并不是让你去学习他,而只是向你展现了这个人的生活,如果你将此当作反面素材,也未尝不可。你不能因书中人的三观与你不符,你就否定这本书。
当网上的人们喧嚷着以三观有问题来封禁某些作品时,我很难认为是他们的素质素养提高了。
回过来说说《月亮和六便士》这本书,看完时,我其实没太多感受,只是觉得男主有点离谱。但之后在生活中看到更多的人在理想与责任间挣扎,再回过头来看这剧情时,觉得有些感动。这感动不是来自于书本封面那宣传的话“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,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。”不是说在物欲横流的世界,只有斯特里克兰德看到了理想。而是来自于他那抛妻弃子,背弃朋友,抛弃原有生活的一切,去追寻自己的理想的勇气。我不是想要赞美这种行为,也不赞成这种行为,而是一个人能为了理想做到这个程度,值得你为之 ...
《心灵奇旅》有感
但是当那种快乐变成一种沉迷时,人们就会与生命脱节。
为这一天我等了一辈子,我以为我会有所不同。
我听过关于一条鱼的故事,它游到一条老鱼旁边说:“我要找到他们称之为海洋的东西”“海洋?”老鱼问,“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啊”“这儿?”小鱼说“这儿是水,我想要的是海洋”
也许看天空是我的火花,或走路我真的很会走路,这些真的不是目标,22,那只是正常的生活。
迷失的灵魂被某种使他们脱离生活的事物所困扰。
这就是为什么你毁了一切,因为你没有目标,
《心灵奇旅》观后感很久没发推文了,假如你们有所期待的话,我感到很抱歉。倒也不是什么都没写,只是零零碎碎,觉得没必要发出来。开学以后,课不能算多,应该还比上学期少一点。但各种各样的事扰乱了我们的生活。疫情,时不时的光顾西安,在第4、5周上了网课之后,第9周又上了两天网课,但好像又要解封了。不过当下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是上海,那儿有着最多关注我公众号的人。你们还好吗?疫情虽是不幸,但也庆幸你们作为学生,身在复交,就叶某所述,吃得还不错,还能有些体育运动。希望我这篇推送能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一点正能量。
《心灵奇旅》这部电影我最早是在《鲜素材》中看到的,之后就迫不 ...
书评《边城》
《边城》这本书我们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入了一部分,王老师也推荐我们看了全文。整部小说不长,很快就可以看完,赵哥有言:“《边城》好看是好看的,就是有点短。”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。
前些时日又把《边城》看了一遍,虽是第二次看,但心中的感动更甚以往,对于那略显悲凉的结局更加难以释怀。
《边城》的主题就是就是美与爱吧,给人以温暖。文字中洋溢着美感,景美人美文更美。无论是忧伤、思念的情绪,还是悲伤的情景,也都充满了美感,即使可能是伤感的美。
其中最为凸显的应是人情美:老船夫恪尽职守,过渡人都尊敬他,想要给他钱,而船夫拒收或是买了烟草茶叶等回馈;老船夫去集市里买肉,店家都想着给他更好的肉或是不收他的钱;船总顺顺自己不再泅水抓鸭,但要救人时另当别论;爷爷去世后,老马兵来陪翠翠生活,顺顺派人送来一些物资等。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端午时,翠翠和爷爷一起到镇上看船,爷爷提前回去了,未能告诉翠翠,直到晚上才托了一个过渡人告诉翠翠。而那个过渡人不只是传达个消息,还撑着火把送翠翠回到家。他们只算得上是萍水相逢,却愿意多花许多时间送翠翠回家,这种村民之间朴素的热忱,并不是说相互之间给予了多少好处就能够替代的。
我 ...
三观的变化
三观的变化初中的时候做过一本数竞的书,《钱塘甬真重高》,其中一章的导言很有意思,说做题目有三个境界,“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”。之前大概明白作者引用的意思,但没有多想,只觉得挺玄乎的,现在常常在生活中感到迷惘的我,突然对这段话有了一些体会。这是谁提出的,我不在意;哲学什么的,我也不懂,我只想说自己的理解。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:单纯,对世界仅有表层的认识,相信好人坏人,相信非黑即白。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: 渐渐的认识这个世界,自以为懂得越来越多,开始怀疑这个世界,怀疑公正、怀疑规则……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:返璞归真,如罗曼罗兰说的“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在认识到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”,知道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,但明白对于许多事情,质疑、苛责等没有太大意义。又或者是已经圆融自然,不再那么锋芒毕露,能够处理好个体和环境的关系,让自己在大环境下从容的生活。
我的思想在过去几年发生过太多太多的变化了。虽然很多是成长后自然而然地变化,但我仍然在回首望去时感到惊诧,常常觉得以前的自己为何那么幼稚?但实际上此刻的想法之后看来说不定也是幼稚的。
早 ...
《三体》书评
书评|《三体》三部曲在上学期思修考试复习时,我把《三体》看完了,因为算是第一次看长篇科幻小说,心灵受到的震撼大概是最深的。在读三体之前,我以为科幻都是那种描述高科技生活,或是星球大战那样的故事。我没想到科幻是可以像《三体》这样子的,它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与想象。其实我现在写的只是读完后的一些感受,算不得什么解析式的书评,我想我以后可能还会再写的。分几个小部分来写吧。
I 地球往事第一部中最触动我的有三个地方,一是叶文洁的心路历程,她在遭到无数苦难、背叛之后做出的选择是否能够为人所理解;二是其中的游戏《三体》,构思很妙,在读者不知不觉中将三体问题引入,让我们对三体文明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。看到三体文明艰难的发展过程,我们很难不佩服三体文明,难以将它完全视为邪恶的反派。三是“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”,这样恢弘的语言是我不曾见过的,刘慈欣为展现三体的神秘所采用的方式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。
II黑暗森林第二部是剧情上最精彩的,也有很多震撼人心的话,如“他的破壁人是他自己”“罗辑,我是你的破壁人”“他将直接和主对决”等。黑暗森林法则无疑是第二部的重中之重,它的推导过程合情合理,彰显了宇宙残酷的本性。可我还 ...